【陕西水利廉洁故事征集评选活动获奖作品】——王鼎治河以“尸谏” 来源:刘家琛 发布时间:2024-08-05
浏览量:1797
王鼎(1768-1842年),字定九,号省崖,陕西蒲城县城内达仁巷人。历任工部、吏部、户部、礼部、刑部侍郎,河南巡抚,直隶总督兼顺天府尹、协办大学士兼刑部尚书、东阁大学士等职。他多次奉使出外查办水利、盐务、曾改革河务、盐政、平反冤狱、政绩颇著。
道光二十一(1841年)秋,黄河在河南开封的祥符决堤,王鼎奉命前去堵塞。初到,看到河署工作人员每日吃饭进燕窝,便把河督巡抚叫到百姓面前批评说,“食以充腹,吃这干什么?百姓遭难,冻无衣,馁无食,我们日食燕窝,何忍”!当时正值隆冬季节,河署人员穿着紫貂猞猁,犹畏严寒,不愿到地。王鼎年逾七十,却穿着羊皮,每天天不亮就来到工地,晚上才回到自己的下榻,饥饿时出钱买民夫的食物充饥。随员们劝他注意生活,他深深叹口气说:“这么大的工程,这些辛苦的差役,整天光着脚奔波于风雪水土之中,才是真正出力做活的人啊!他们整天劳作,我们坐着督工,穿着皮袄,吃着肉,还能嫌苦吗?当今西方各国正在伺机侵犯我国,岂是我们这些人安逸的时候吗”?王鼎的话传到民夫中,人人受到感动,劳动情绪空前高涨。大堤合拢的日期快到了,但决口水深十数丈,引河高于决口,水不能泄。有人主张改期合拢,王鼎坚决不同意,说:不合拢,水口就是我的死所!
正当堵塞祥符决堤时,林则徐被革职,发往伊犁。王鼎对其遭遇深表同情,以林熟悉治水为由,请求留下治理河患。清廷准其所奏,命林则徐“折回东河效力赎罪”。修河竣工,王鼎已七十五高龄,返京后,立即向皇上陈林则徐之贤,竭力为林则徐辩巫。皇上大怒,拂衣而起,王鼎回到官邸,忧心如焚,气愤不过,决心“尸谏”。道光二十二年(1832年)吴越王鼎自缢于圆明园,以刚正之躯,尸谏道光帝。
Tags:
审核:樊超
编辑:刘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