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水利精神征文】坚守,只为那一抹绿 来源:赵军政 发布时间:2019-07-16
浏览量:4652
时光如水,人生如歌,蓦然回首,当初二十出头的小伙已近知天命之年,在桃曲坡水库已经整整27年了。那些曾经相依相伴的人,那段风雨中一起走过的路,此刻有如电影放映般一幕一幕在我脑海闪过,让人泪眼摩挲。
那还是一九九二年七月,21岁的我从刚从省内一所中专学校毕业,就被组织分配至地处铜川的桃曲坡水库工作,虽说是耀县人,但对水库却陌生,一个闻所未闻的名字,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既让我兴奋,又让我忐忑,从那时开始,我便一头扎进这荒山僻壤,开始了我的水利工作生涯。
也是这一年,贾平凹先生在水库创作小说《废都》,我也因之能与先生结缘,这种经历在我心里埋下了文学创作的种子。犹记那部小说一经发表,便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桃曲坡水库作为创作地也名声大噪,吸引了无数文学爱好者前来朝圣,桃曲坡水库自此有了特殊意义。
再说我吧。工作后,我主要从事小流域综合治理和库区水保工作,这扎头干进去就到了2003年前后工程项目基本结束,整整12年。在这12年里,我参加了从开荒推地、整修到规划设计、栽树维护等一系列工作,工作中一面虚心向前辈请经学习,一面认真在实践中摸索,一年年的走过来,我逐渐从一名懵懂的毕业生成长为了一名合格的基层水利人。
当时的管理站,大多是年轻人。领导爱岗敬业,管理的十分严格,职工们也都一心扑在工作上,全站上下以站为家。在这种工作氛围中,我从最初的难以接受,到最后的习以为常,逐渐理解了一名基层水利人该有的操守,养成了讲奉献、能吃苦、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同时也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以事业为重的人生理念。那段日子里发生的一件事在我的生命中留下深刻的印记。
那是2001年春,母亲病重,单位工作忙,领导不准假,无法,只能白天忙工作,晚上匆匆赶回家侍奉卧病在床的母亲,以期多陪伴母亲,尽尽孝心。一日,我像往常一样,结束了工作,在漆黑的夜晚骑着摩托车往家赶,行至阿姑社,对面突然闪出一辆大货车,大车打了远光,耀眼的强光让疲惫的我一下子炫晕起来,眼前花白一片,什么都看不到了。会车后,还没有恢复视力的我在丝毫没有防备的情况下冲上了路中央横卧着的一块巨石……当我渐渐苏醒,发现自己正斜躺在河堤的坡面上,摩托车远远的倒在了河边,直到好心的人发现,把我搀扶上岸,万幸身体无大碍,只是摩托车被撞坏了。事后不仅有些后怕,假如我不幸撞在车轮上,一切就都不复存在,想到母亲正在病重之际,如果自己再惨遭横祸,那是怎样的悲伤!事后我顾不得去医院,只草草修理了摩托车,便匆匆回家。不久,母亲终因病去世,给我留下了永远的伤痛。这段人生中最刻骨铭心的记忆因怕家人担心阻止我继续回家陪伴母亲而从未告知家人,也未曾与同事提起,只将它深深掩埋在自己心底,一直到今天才倾泄于纸笔。
三分栽植,七分管护。在我们坚持不懈的绿化和管护下,库区绿化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也受到了省厅、市县等多次褒奖与肯定。2002年10月,桃曲坡水库顺利被水利部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成为陕西省省水利厅系统库区综合治理的典范,来参观交流学习的单位络绎不绝。作为曾经为此奋战十数年的基层工作者,我看到自己努力有成果,库区环境和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感到无限自豪。
2004年以后,单位成立了机构,进行日常化、规范化管理。我同大家一起除草、割草、修剪、浇水等,干着平凡而普通的工作,但总尽心尽力把事情做好,爬坡下沟,风里来雨里去,起早贪黑,永远不知疲倦,心有所想,行有所为,经过多年工作的历练,自己也逐渐成长起来,主动把重担扛肩上,我也逐渐走上领导岗位。
近年来,自己团结、带领同事,积极探索和尝试新的管护模式和机制,不断学习先进的管护技术,围绕苗圃区、植物园、果园、荒山荒坡四大块业务,制定相应的管护标准和时限要求,并且经常性外出参观学习省内的水保示范建设和管理的先进经验,不断提升个人能力,库区的绿化管理水平也不断提升。
林区防火是我们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冬春季节是火灾的高发季,每到此时,我便如履薄冰,来不得半点麻痹大意。当有火情发生后,我每每第一个冲入火灾现场,协调组织人员灭火,直到火扑灭……每次救火都是一次惊心动魄的战斗,顶着烟熏火烤,脚下的鞋子被火烧了,衣服被挂破了都是常有的事,救完火后,整个人都精疲力尽,几乎瘫倒。只有经历过,才懂得防火的重要性。每年清明节,为了防火,我始终坚守岗位,不敢有一丝懈怠,十几年没有回家为父母上过一次坟,至今心有愧疚,但望着满山的绿色,心里又深感欣慰。
2012年,我所在的库区被评为省级水保科技示范园,次年被水利厅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评为先进单位;2017年被水利部评为国家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2018年被共青团耀州区命名为“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这些成绩的取得,既是上级领导的支持与关心,又是我们这些坚守一线人员的默默付出。
二十多年来,我只持之以恒的干了这一件事情,我曾经退缩过、犹豫过、徘徊过,看到有些人忍受不了这份清苦与寂寞,纷纷调离到别的地方去,我真心替他们高兴,但是我仍然选择留下,坚守这一份平淡而荣光的事业,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也没有鲜花与掌声,只为水库两岸更绿,水更清,而这,只是我作为一名基层一线水利工作中的担当,对这二十七年的经历,我无悔于当初的选择,我会一直坚持下去……(水保站)
那还是一九九二年七月,21岁的我从刚从省内一所中专学校毕业,就被组织分配至地处铜川的桃曲坡水库工作,虽说是耀县人,但对水库却陌生,一个闻所未闻的名字,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既让我兴奋,又让我忐忑,从那时开始,我便一头扎进这荒山僻壤,开始了我的水利工作生涯。
也是这一年,贾平凹先生在水库创作小说《废都》,我也因之能与先生结缘,这种经历在我心里埋下了文学创作的种子。犹记那部小说一经发表,便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桃曲坡水库作为创作地也名声大噪,吸引了无数文学爱好者前来朝圣,桃曲坡水库自此有了特殊意义。
再说我吧。工作后,我主要从事小流域综合治理和库区水保工作,这扎头干进去就到了2003年前后工程项目基本结束,整整12年。在这12年里,我参加了从开荒推地、整修到规划设计、栽树维护等一系列工作,工作中一面虚心向前辈请经学习,一面认真在实践中摸索,一年年的走过来,我逐渐从一名懵懂的毕业生成长为了一名合格的基层水利人。
当时的管理站,大多是年轻人。领导爱岗敬业,管理的十分严格,职工们也都一心扑在工作上,全站上下以站为家。在这种工作氛围中,我从最初的难以接受,到最后的习以为常,逐渐理解了一名基层水利人该有的操守,养成了讲奉献、能吃苦、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同时也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以事业为重的人生理念。那段日子里发生的一件事在我的生命中留下深刻的印记。
那是2001年春,母亲病重,单位工作忙,领导不准假,无法,只能白天忙工作,晚上匆匆赶回家侍奉卧病在床的母亲,以期多陪伴母亲,尽尽孝心。一日,我像往常一样,结束了工作,在漆黑的夜晚骑着摩托车往家赶,行至阿姑社,对面突然闪出一辆大货车,大车打了远光,耀眼的强光让疲惫的我一下子炫晕起来,眼前花白一片,什么都看不到了。会车后,还没有恢复视力的我在丝毫没有防备的情况下冲上了路中央横卧着的一块巨石……当我渐渐苏醒,发现自己正斜躺在河堤的坡面上,摩托车远远的倒在了河边,直到好心的人发现,把我搀扶上岸,万幸身体无大碍,只是摩托车被撞坏了。事后不仅有些后怕,假如我不幸撞在车轮上,一切就都不复存在,想到母亲正在病重之际,如果自己再惨遭横祸,那是怎样的悲伤!事后我顾不得去医院,只草草修理了摩托车,便匆匆回家。不久,母亲终因病去世,给我留下了永远的伤痛。这段人生中最刻骨铭心的记忆因怕家人担心阻止我继续回家陪伴母亲而从未告知家人,也未曾与同事提起,只将它深深掩埋在自己心底,一直到今天才倾泄于纸笔。
三分栽植,七分管护。在我们坚持不懈的绿化和管护下,库区绿化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也受到了省厅、市县等多次褒奖与肯定。2002年10月,桃曲坡水库顺利被水利部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成为陕西省省水利厅系统库区综合治理的典范,来参观交流学习的单位络绎不绝。作为曾经为此奋战十数年的基层工作者,我看到自己努力有成果,库区环境和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感到无限自豪。
2004年以后,单位成立了机构,进行日常化、规范化管理。我同大家一起除草、割草、修剪、浇水等,干着平凡而普通的工作,但总尽心尽力把事情做好,爬坡下沟,风里来雨里去,起早贪黑,永远不知疲倦,心有所想,行有所为,经过多年工作的历练,自己也逐渐成长起来,主动把重担扛肩上,我也逐渐走上领导岗位。
近年来,自己团结、带领同事,积极探索和尝试新的管护模式和机制,不断学习先进的管护技术,围绕苗圃区、植物园、果园、荒山荒坡四大块业务,制定相应的管护标准和时限要求,并且经常性外出参观学习省内的水保示范建设和管理的先进经验,不断提升个人能力,库区的绿化管理水平也不断提升。
林区防火是我们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冬春季节是火灾的高发季,每到此时,我便如履薄冰,来不得半点麻痹大意。当有火情发生后,我每每第一个冲入火灾现场,协调组织人员灭火,直到火扑灭……每次救火都是一次惊心动魄的战斗,顶着烟熏火烤,脚下的鞋子被火烧了,衣服被挂破了都是常有的事,救完火后,整个人都精疲力尽,几乎瘫倒。只有经历过,才懂得防火的重要性。每年清明节,为了防火,我始终坚守岗位,不敢有一丝懈怠,十几年没有回家为父母上过一次坟,至今心有愧疚,但望着满山的绿色,心里又深感欣慰。
2012年,我所在的库区被评为省级水保科技示范园,次年被水利厅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评为先进单位;2017年被水利部评为国家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2018年被共青团耀州区命名为“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这些成绩的取得,既是上级领导的支持与关心,又是我们这些坚守一线人员的默默付出。
二十多年来,我只持之以恒的干了这一件事情,我曾经退缩过、犹豫过、徘徊过,看到有些人忍受不了这份清苦与寂寞,纷纷调离到别的地方去,我真心替他们高兴,但是我仍然选择留下,坚守这一份平淡而荣光的事业,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也没有鲜花与掌声,只为水库两岸更绿,水更清,而这,只是我作为一名基层一线水利工作中的担当,对这二十七年的经历,我无悔于当初的选择,我会一直坚持下去……(水保站)
Tags:
审核:李惠
编辑:刘羽扬
上一篇信息:
【新时代水利精神征文】用新时代水利精神筑牢水利行业根基
下一篇信息: 已经没有了
下一篇信息: 已经没有了